黄光永:川剧锣鼓·文化驿站·川剧、灯戏人

581
发表时间:2024-09-06 08:53作者:黄光永

2024年6月17日,苍溪县文化馆2024年川剧打击乐专题讲座在晓古文化驿站开班。苍溪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寇含凯出席活动并讲话。三十余位川剧打击乐器爱好者参加培训。

图为,2024年川剧打击乐专题讲座

讲座特邀四川省从艺70年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四川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川北名鼓师黄其舜,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广元市戏剧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灯戏(苍溪灯戏)代表性传承人袁正中分别授课,并与其它三位川剧艺术工作者对学员进行指导。 

图为,黄其舜老师授课。

黄其舜老师从川剧打击乐的独特性、川剧打击乐怎样与弦乐的相互融合、川剧打击乐怎样为塑造剧中人物形象服务、川剧打击乐演奏员应怎样提高自身基本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并作了示范演奏。即席发言,侃侃而谈,唱念并举,功力深厚,可见一斑。

袁正中老师从川剧打击乐的起源和发展,川剧打击乐在苍溪灯戏中的运用,以及川北川剧锣鼓常用曲牌作了讲解。特别是共和国成立后苍溪灯戏六十多年的历史,一代灯戏人的传承创新和取得的显著成果,鼓舞人心。

讲座受到川剧打击乐爱好者的热烈欢迎,他们认为这样的培训活动应经常开展。难能可贵的是,这次参加培训的人员中,不仅有川剧玩友协会、演艺协会的朋友,还有县级各部门各行业的退休干部职工和县文化馆工作人员。

以上内容是我为苍溪县文化馆2024年川剧打击乐专题讲座写的新闻稿。

图为,手把手传授川剧打击乐技艺。

我参加过南充王应舜先生的川北灯戏讲座,那是讲手眼身法步。也参加过阆中李朝玺老师的讲座,那是讲灯戏音乐。打击乐讲座,当然也包括灯戏,应该是第一次。

参加讲座的川剧击乐爱好者,年纪较大,年轻时看过川剧,听过锣鼓。当黄老师问大家听不听得懂时,均答听得懂。后来我与曾为阆中名鼓师关门弟子的当年的县川剧团的末代鼓师言及此事,方知学击乐,说易也易,说难还真难。不是能打几个曲牌,而在于能理解剧情,选用和创作适合剧情的锣鼓调调。练手法、记曲牌只是皮毛,真正学会一个鼓师,非一日之寒。袁正中老师讲过他初入剧团学击乐时,就是下乡演出,也是早上五点起床,在一砣火巴泥巴上练鼓点,要一直打在中间一个点上。

当然,重要的是要敢于动手敢于上台演出。我在巴中恩阳古镇的万寿宫戏台下,当年的剧团演员就给我讲过,他的第一次台,就是逼出来的:水牌都挂出去了,可主演的老师却因故缺席,他只好硬着头皮顶上去。我记得原玩友协会的李凤新老师也摆过,县川剧团演《王文焕》时,扮演赵成佐的大牌老生因年纪大,领导验收时过不了关,无奈只好用他这个年轻的,只一天功夫他便过关。其实不是说有多能,主要是他平时就将剧本记得熟熟的,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我说过袁正中老师如著名川剧编剧魏明伦一样是鬼才,他一口否定。袁老师的笔头子硬,剧本来得快,实在是得益于他的积累。

敢于动手、勤学苦练、厚积薄发,这批学员中一定能成功。两位大师的愿望将得以实现。

说到这儿,应该说到晓古文化驿站了。

晓古文化驿站,顾名思义,是在晓古街。

晓古街:明进士史鹗居此街。史鹗有文名,精通佛学。街名是纪念他晓古通今。

据民国《苍溪县志》载:“史鹗亡其字,邑东人。登明世宗嘉靖辛丑年进士第,官陕西布政参议。尤精禅学,为文工整典丽不亚唐人。邑之鹿苑寺后有藏经柜,鹗与其寺僧善作疏一章,以言佛法。之载艺文志即此吉光片羽可以见其文矣。旧志有进士坊在文学街史鹗宅前,今废”。

具体的说,文化驿站在文学街史鹗宅进士坊前。

晓古文化驿站设有史志阅览室、文学艺术陈列柜、少儿读物陈列柜、曲艺苑、弦语堂、书香阁、影视厅、阅读茶吧、文艺交流世界等场所。文化驿站内布置温馨典雅,古色古香,开办公益电影、读书会、文艺交流、书画示范、琴类培训、曲艺培训演示、剪纸演示、根雕制作、奇石采集收藏等活动,为县城居民及学校师生提供周到的文化服务。

今天的讲座的两位老师,都是老城人,且家距文化驿站不过数十米。

图为,袁正中老师在晓古文化驿站授课。

我记忆中的晓古街,说是街,其实不像街。逼仄的不长的小巷,石板铺就的路,两边隔三差五的有院子的街门,其间是矮矮的土墙上边盖着石板、板缝中长着青苔杂草的院墙。没几间商铺,只有四、五间有柜台的门脸,是那种沿街沿打的有柜台关着一块块木板的铺子,但是没有人经营。

共和国成立初至文革末期,县川剧团由城隍庙改建的剧场的后门,就在晓古街,震耳欲聋热闹非凡的川剧闹台锣鼓一,小孩们便慌得不行,要么找熟人拉着带进剧场、要么从后院翻墙进去,看那不要钱的戏。循规蹈矩的我不敢越墙,只有在那夜深人静时听从戏园内传出的震耳欲聋的锣鼓、悠扬的琴声、高亢的帮腔,想像大人带着去看戏时舞台上晃动着长长水袖的美丽青衣、挥刀舞剑的披甲武生......


图为,在晓古文化驿站举办的专场文艺演出,深受市民欢迎。


我说过,晓古街几能丈量县城历史。当然,它更能丈量苍溪川剧的历史。解放初期,教师舒卓云、张国英将歌剧《白毛女》改编为现代川剧剧本,由川改会演出,是为开始。相继有专业、业余剧作者陈先春、曹树政、陶启荣、李凤良、唐正怀等创作、移植、改编一批剧本,并由县川剧团演出。1956年以后,陶启荣先后创作了《王文焕》《千户万猪》《春满卧牛山》受到好评。唐正怀创作的川剧《红姐妹》曾参加西南区文艺调演,发表于《四川文艺》。1979年唐正怀、张国英创作的大型现代川剧《红军渡》参加四川省及南充地区文艺调演,受到奖励。陶启荣、陈正鹏、魏育才创作的《三张借条》,曾两次参加南充地区调演,发表在山东《大众文艺》。1984年魏育才创作的灯戏《灵牌谜》参四川省振兴川剧调演获奖。1985年农民郭安模创作的小戏《山花》参加全国农民剧本创作选活动获三等奖。1987年陈正鹏、魏育才创作的《借鸡》、《燕子声声》参加省文化厅举办的巴蜀之花”演出活动,分别获创作二、三等奖。《借鸡》还参加了首届中国艺术节四川、贵州分场演出,并发表于《戏剧家》杂志。这些作品均创作于城隍庙或现文化驿站处。此外,袁正中先生的《秀兰改嫁》《追鱼》《红桃熟了》《梨乡刀儿客》等一些小戏和小节目,也是在距此不过百十米的晓南街首创。在这儿开讲座,那氛围,亦古亦今,意义非凡。

中华戏曲为中国传统文化之首,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它让五千年华夏文明精髓如忠孝节义、仁智礼信、尊老爱幼、抑恶扬善等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到中华民族沿袭百代的族群心目之中。实为导向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川剧是中华戏曲宝库中一颗璀灿夺目的耀眼明珠,充满鲜明地域特色(别具一格的川剧锣鼓、四川方言及以三小即小生、小丑、小旦表演擅长的艺术风格 )的川剧一直是巴、渝及西南地区广大百姓的精神食粮,其中尤其川剧锣鼓其乐队阵营规模之豪华,曲牌之丰盛,与表演配合之精妙,其它姊妹剧种概莫能及。

图为,苍溪灯戏《撞亲》剧照。

川剧是以打击乐伴奏为主,鼓师是整个戏的指挥。他统领五方(小鼓、大锣、大钵、二鼓、小锣)自成一体,敲打起来有板有眼。

鼓师优美的指挥手法能打击复杂多变、优美好听的锣鼓点子,再配合舞台上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使你感觉出现了千军万马的激烈战场,或者气势宏伟的出将入相,皇帝的排朝庆典。

图为,苍溪灯戏《双拜堂》剧照。

节奏鲜明的文场小打锣鼓能奏出千金小组婀娜多姿的碎步,水袖功、翎子功及漂亮的身段。大锣边子各个部位能打出风、云、雷、雨、雪的声音,更能表现出各种场景,如在“三岔口” 一剧中,用更鼓(旧时报更时所用的鼓)和一系列的武场锣鼓配合演员的表演,呈现出了摸黑打斗的场面,全场无任何乐器演奏,便能使观众闻其声听其音尤如置身于此矣。这就是川剧锣鼓的魅力所在。

图为,苍溪灯戏《秀兰改嫁》剧照。

一代苍溪川剧人将锣鼓运用到了极致,六十年代参加南充地区文艺会演的《春满卧牛山》的锣鼓前奏(打鼍、即闹台锣鼓),2017年11月2日—6日在乐山举办的四川省第十六届戏剧小品(小品)比赛上获得二等奖的苍溪灯戏《追鱼》,其精彩的打击乐锣鼓,为其增色不少。

图为,黄其舜老师教盲童打鼓。

苍溪灯戏自诞生时起,发展到今天,1200余年来始终如一地保持着自己琳琅满目的传统剧目,清新明快的音乐唱腔,活泼生动的表演形式,层出不穷的民间艺人和民间灯班。但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苍溪灯戏在走向辉煌,在被川剧及其他声腔“拉”了过去的同时,独立的地盘也被挤掉了一些,加之剧团停演、演员老化流失,至今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榜上无名。这不能不说是苍溪灯戏人的悲哀。

我曾与长期以來克服种种困难一直坚守在苍溪灯戏这个梨乡乡土特色文化阵地上的灯戏工作者一起,采访过白驿、烟峰、龙山、东溪、岐坪、元坝的灯班,亲眼目睹过他们不计时间不计报酬,深夜十二点后方从寒冷的银城村、白驿等地的演出现场返回苍城,没有导航、小车的汽油几乎用光,那个累那个险,一言难尽。同时,也见证过现已仙逝的老艺人康东周、杨仕科等,不顾年老体弱,将其道具、曲牌毫无保留地献出来的动人情景。我曾多次采访报道过送文化下乡、过年七天乐中的苍溪灯戏,随《红桃熟了》剧组在黄猫垭体验生活,这些灯戏人在保存灯戏基本特性和独特魅力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勇攀高峰的精神,可歌可泣。

图为,苍溪灯戏《幺妹嫁给谁》剧照。

前些天看到县诗联会的老师有元坝紫云宫的诗“风光不再紫云宫,孤望戏楼人去空。遥想当年锣鼓响,凡尘烟火在其中。”诗人对人去楼空的戏楼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同时灯戏人的活动少有人知之现状可见一斑。但我有以上经历,也知道紫云宫万年台常演灯戏,便有了“风光再现紫云宫,万年台楼人潮拥。苍溪灯戏锣鼓响,非遗传承当其冲。”赞扬灯戏人不断创新,勇攀高峰的精神。

图为,苍溪灯戏《追鱼》剧照。

袁正中老师说,我们苍溪的灯戏,有剧本,可没演员,几个获奖剧目均是请外地演员表演。川剧击乐讲座,“庚续中华文脉 传承非遗经典”,让学员学习并熟练掌握川剧锣鼓演奏技巧,牢记并熟练演奏川剧锣鼓常用曲牌,排练出较为成熟的节目,向更多的人展示苍溪川剧锣鼓的风貌。应该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想,以此为契机,苍溪人演自己创作的剧目,也不是不可能。

据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新闻发布会消息,川渝两省市人大常委会同步审议通过的川剧保护传承条例,9月1日起同步施行。

川剧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川渝地区共同的文化名片,承载着两地人民共同的文化传统、历史记忆,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经川渝两地人大常委会协商,协同推进川剧保护传承立法,着力通过法治手段破除川剧传承发展的短板和瓶颈,依法助推川剧事业振兴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信以此次《条例》施行为契机,我们的川剧、灯戏工作者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黄光永/文 张文忠/图)


分享到: